来源
亚洲私人收藏
附:高雄荷轩新艺空间开立艺术家亲签之作品证书
照见清明浩瀚,荡宇宙之音
沈昌明的量子节气力作
1956年出生的沈昌明、1973年入东方设继大学,2年后获校内美
术竞赛油画类第一名,隔年荣获台湾美术协会举办之南部展议长
奖。其自1982年起於各地发表个展,如国立台湾艺术馆、澎湖县
立文化中心等。
沈昌明笃信佛教,平时常抄写心经并从中获得领
悟,如体认真空妙有的生命现象,并影响其探索阴阳相生、虚实
相应的绘画语言。他运用在佛教寓为「一沙一世界」的沙子做为
媒材;而沙子也是肉眼能看到的最小颗粒,藉此指代宇宙中漫游
的「量子」。他认为量子力学的理论与两千年前即存的佛教经典
「心经」所阐述的道理不谋而合。进而创作出一系列结合美学、
科学与佛学的经典之作。是次呈现的《量子24节气系列.惊蛰》
即为其结合传统中国文化的气节所创的又一力作。
作为传统中国节气,「惊蛰」生发於早春。每年冬天,动物昆虫
自入冬即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称为「蛰」;而「惊蛰」即春雷
声惊醒蛰居动物的冬眠,象徵春耕季节的来临。近观此作,艺术
家在紫色的背景上泼洒出绿、蓝、橙、黄等滴流的色彩,令人联
想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代表波洛克(JacksoPollock的创作,
呈现出色彩的融汇与交织,折射出璀璨的景象。而若稍远观之,
则可见画面自右上端倾斜而出的黄色「闪电」,而底部犹如雨后春笋般的万物生灵,展现万物初生、开天关地的澎湃力量。再仔
细赏,竟可见隐藏在粒粒细砂间英文字The Waking of
Insects」及中文「惊蛰」的浮凸字符。透过色光的配置,令观者
在波澜壮阔的绘画图层之下,见到东方文化特有的哲思及篆刻美
学。
艺术家以其标志性的砂粒在画布上营造浮雕的效果,砂虽细小,
却是极其坚硬的实体物质,象徵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力量。他将这
些具体的「砂」与油彩斑的缤纷色点融合,在堆叠铺排间,展
现量子科学至极微观的波动,建构出物质层面的森罗万象,亦呼
应了惊蛰万物初始、万象更新的内在含义。在眩目神迷之际,令
人思索画布绚烂表面下,追求「天人合一」、「顺应自然」的道
家思想,成就了其独特而极具启发性的创作语汇。
沈昌明认为,生命就像混沌世界的微小原子,在自然节气的周而
复始面前,人类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而微不足道。当我们再次望
向此作,从左缓步向右,或是以相反的方向观看,无不为眼前浩
瀚自然的力量所震撼,在从浮现的「惊蛰」二字得到启示,仿佛
可聆听到宇宙的声音,照见了观者的清明。
拍卖场次: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
拍卖时间: 2021-04-23 10:30:00
拍卖地点:香港览中心5FG